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
重视记录和传承历史
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
每一本典籍
都是中华文明传承路上
一盏不灭的明灯
目前推出的是第四期文旅读书会---“典籍里的沁阳”主题系列文章,由文旅人为大家讲述那些藏在典籍中感人至深的沁阳故事。
怀庆府仁义胡同的记忆
---何塘布仁义 胡同五百年
一诗一故事 掌灯与君谈
文/左莉
沁阳,太行山横跨北境,沁河、济水贯穿其中,面积 623.5 平方千米。太行沃土的滋养,沁水丹浆的哺育,炎黄先祖的圣德,使得这里英贤辈出、豪杰代兴,他们在文学艺术、科学技术、宗教文化等方面,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,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。
他们之中有二十四孝的刻木事亲丁兰、埋儿奉母郭巨、扼虎救父杨香,有晚唐诗人李商隐,有史学家唐代司马贞、五代卢多逊、宋代李曾伯等,有晋代佛学大师释惠永、南北朝禅宗祖师释道信、金代高僧行秀,有明代科学艺术朱载堉、思想家许衡、儒学大家何瑭,有书画名家荆浩、“小意园”董风诰、近代画家陈瑶生等,有清代宦台循吏曹谨,有拳术大师杜元化、傅振嵩等,有革命先烈杨介人、任建樟、郭建中、李冠慈,战斗英雄宋学义、冯精华、马绍孔、李文彦、刘岐等。他们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.他们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,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他们那种“独乐乐不如众人乐乐”的人生追求,于今依然是全人类景仰的精神高度。
知今以鉴古,无古不成今。倘若你有时间到沁阳走一走,看一看,你就会发现,这里的山山水水,大街小巷,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。
有这样一条街巷,路面很窄,却体现了宽容;道路很短,却德义中间走、礼让站两旁。它就是位于沁阳市的仁义胡同。沁阳市街区巷道如棋盘般纵横交错,有“十四街七十二条胡同”之称,其中的仁义胡同熠熠生辉。
仁义胡同位于沁阳市(原怀庆府)县南街与县门街中段。长50余米,宽1.5米,原为石头路面,1985年修成为水泥路面。胡同两边多为石基砖木结构瓦房,间有楼房。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
“仁义胡同顾名思义,是由仁义而来。“仁义胡同的故事”与明朝正德、嘉靖年间督查院右都御史何塘有着直接的关系。何塘生于明成化年间,早年居住怀庆府河内县。曾任礼部右侍郎,御史。爵封文定公,是明代文学家、理学家、音乐家、数学家。何塘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一生简朴,爱民如子,深得百姓拥护。
话说明正德九年,何家的邻居徐家趁修建东厢房之际。想向东扩展院地。引起了何家的不悦。眼看祖业要失,何颖连忙给在朝为官的大伯何塘写了一封十万火急的信函。信中告知故里邻居占地之事。
何塘拆信一阅,提笔写了回函:
千里捎书为一墙。
让人一墙又何方?
万里长城今犹在。
哪里能见秦始皇。
何颖收到回信,认为确实在理,同为邻里,远亲不如近邻,按照嘱咐,主动让出了一尺多宽的地方。
邻居闻之,自觉羞愧。深为何塘宽宏大量,以和为贵的品德感动。遂复函曰:
身居高位让一墙。
民让两墙也应当,
邻里相处重情义,
官民同心兴家邦。
两家由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演变成了互相谦让。由于两家主动相让,一条贯通南北连接县门街和县南街的五尺胡同形成。
此义举,方便了邻里出入通行,深得街坊邻里夸赞,周边的居民,得此教益,多少年来和睦相处,互敬互让。从此,“仁义胡同”的义事,脍炙人口,广为流传。
五尺的胡同,五百年的光阴。如今,沁阳城几经变迁,唯独这条“仁义胡同”,还在城内县南街保留着。“仁义胡同”见证了怀川大地文明和谐。诚信友善的清风正气。
文章出自沁阳文旅
0391-5911777